近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逐年增加,“就业难”之呼不绝于耳。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795万人,比2016年又多出30万人。没想到,就在这一年,落户口、发补助、买房优惠、个税减免……全国多个城市向大学毕业生抛出了政策大礼包,畅快改写了以往“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的尴尬局面。这场新型人才争夺战的背后,折射了哪些社会变化?
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
武汉宣布,要为大学毕业生制定最低年薪制,并保障其以低于市场价20%买到房;成都发布“蓉漂计划”,推行先落户后就业制度;长沙发布“人才新政22条”,宣布毕业生买房不限购;西安五年投入38亿元,引才育才100万人……今年暑期以来,十几个省会和重点城市密集放出揽才“大招”,出台了各种针对大学毕业生的优厚引才政策。新一轮人才争夺战进入白热化。
不难发现,与以往对院士、国家千人、国家万人、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高端人才的争夺不同,这轮“抢人大战”的显著特点是大家都想抢年轻人,尤其是大学毕业生。这轮“抢人大战”,也畅快改写了以往常年上演的“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尴尬局面。仿佛一夜之间,大学生就从“就业难”变成了“香饽饽”。这场新型人才争夺战的背后,折射了哪些社会变化?
“多个城市开启抢大学毕业生的‘抢人大战’,这其实直接体现了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标志着城市步入高维竞争阶段,已经超越单纯的技术、资源和市场竞争,日益演变为人才资源竞争。”武汉工程大学人才资源开发研究所所长桂昭明这样认为。
“在快速崛起的中国,过去‘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折射了我们发展方式的简单粗放,在资源密集、劳动力密集的阶段,的确不需要太多大学毕业生。”中国人事科学院原院长吴江指出,“对大学生的需求,说明了我们的经济转型升级初见成效,‘中国制造’开始向‘中国智造’转变,对劳动者的素质自然要有更高要求,也预示着中国已开始从‘人口红利’要效益,转向从‘人才红利’要效益,高学历、高收入、高技术等将成为就业市场的主流趋势。”
教育改革的成果显现
“大学生是优质的劳动力资源,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大学生‘就业难’是不正常的。”吴江说,“这说明了发展的质量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了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有经济发展的动能转换,这三者结合起来,成果必然会集中体现在大学毕业生身上。”吴江说,在人工智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今天,我们必然要迎来一个机器换人的时代。但要看到,机器所替换的是一般劳动力,随之而来的是对创造机器、制造机器、操纵机器的人的需求。我们需要的是更多智能型的劳动力。而且,智能制造带来的效率提高,将创造更多的周边工作岗位。总之,人工智能时代,对高素质的人需求量会越来越大,而这些人的主体就是大学毕业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修订人才培养标准、改革教学育人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创业实践训练、构建创业帮扶体系,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河海大学文天学院院长赵永乐表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知识结构日益贴近市场需求,各地对大学生的渴求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国家教育改革的成效,这一点我们要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