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招生章程
北京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师招聘启事
上海大学陈雨教授团队招聘(生物材料与纳米医学方向)
宁德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公开招聘公告
漳州城市职业学院2025年招聘高层次人才方案
动物研究所进化与群体基因组学研究组博士后招聘启事
北京电影学院2025年招聘
北京城市学院2025年招聘启事
首都师范大学招聘公告
河北农业大学诚聘海内外英才
广西城市职业大学2025年招聘启事
北京外国语大学招聘公告
西安交通大学孟令杰与佘军军团队联合招聘博后
广东工业大学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国家优青课题组诚聘博士后
华南师范大学集成电路设计团队长期招聘青年英才和博士后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机关工作人员招聘启事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2025度高层次人才(博士)引进公告
加拿大圭尔夫大学博后招聘
浙江工业大学2025年高层次人才招聘公告
新加坡科技与设计大学2025年招聘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2025年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公开招聘公告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张鹏飞教授课题组招聘博士后
广东省人民医院2025年博士后招聘公告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2025年招聘
国际关系学院2025年招聘启事
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招聘启事
香港大学医学院周中军教授团队招聘博士后
外交学院博士后招聘启事
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先进软物质自组装结构课题组博士后招聘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25年招聘简章
清华大学药学院招聘监管科学方向科研助理、青年学者公告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25年博士后招聘公告
中山大学-天普联合实验室招聘博士后和研发工程师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2025年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公告
新南威尔士大学2025年招聘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2025年博士后招聘
耶鲁大学2025年招收博士后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招聘合同制科研助理/联培学生
美国田纳西大学Dr. Gong Gu招2D materials research Postdoc
澳大利亚迪肯大学2025年招聘
深圳市人民医院医药健康及生物材料科研团队博士后、研究助理及科研秘书招聘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5年诚聘海内外优秀人才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王峰课题组2025年博士后招聘计划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皮肤科主任、眼科主任公告
山东科技大学2025年诚聘海内外优秀人才启事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张福锁院士团队招聘博士后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诚聘海内外英才
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诚邀海外优秀青年学者依托申报国家优青(海外)5月20日,全球高等教育峰会在浙大新落成的求是大讲堂举行。32所海外高校校长、5所国内c9高校联盟的校长及中外百余位嘉宾以“大学创新:未来社会的驱动力”为主题围绕大学与社会、创新与未来展开讨论。
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率先指出,当今世界正进入以系统网络生态为特征的创新3.0时代。现代大学已经走出“象牙塔”,不断走向经济社会的中心,成为知识的发生器、创新的策源地、面向社会的服务站。而大学创新驱动未来社会发展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即体现在创新人才培养上。输出引领未来的创新创造型人才是未来社会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创建 双一流 大学不应过于功利化,只看一些排行榜和论文篇数,希望所有大学一起把国家和地区的未来使命牢记在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20日,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近年来,许多前沿的科技成果并不在校园里产生,在创新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使得大学必须与社会进行更深层次地沟通和讨论。此外,帮助青年一代了解世界发展趋势也是当前大学的重要使命之一。
峰会上,包括伊利诺伊大学的Robert Jones、奥克兰大学的Jenny Dixon教授、韩国高丽大学的Jaeho Yeom、滑铁卢大学的Ian H. Rowlands等在内的数十位来自世界一流大学的校长围坐台上,就大学如何建设培养创新人才体系各自分享了本校的有效探索及思考。
京都大学:让新生参与科研最前沿
诞生了9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的美国芝加哥大学提倡培养师生不断思考、提问、互相挑战。“我们应该看到和思考别人不曾想、没有看到的东西,这就是创新”,从该校毕业的一位生物学诺贝尔奖得主说。校长Robert Zimmer表示,大学应该帮助学生成为能够思考他人还未注意的问题的人,老师除了鼓励学生用积极的方式应对挑战,也应该为学生提供榜样。
日本京都大学的做法则是给新生提供前沿研究的机会。在京都大学文理学院,一年级学生就能参与和体验历史、医学等领域最前沿的研究,并实施小班化教学,通过研讨获得相应的知识。该校副校长川添信介表示,虽说这样的教学对一年级学生有一定难度,但是学校认为这样的研讨班能够让学生了解学术研究以及专业知识的重要性,激励学生主动追求最前沿的信息。
而在欧洲的创新之都斯德哥尔摩,学生把整个城市当做巨大的实验室。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校长Stefan Ostlund提出,学生不应以学科为背景,而是以问题为背景。除了教给学生工科、医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大学应该让学生利用跨学科的学习,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让来自斯德哥尔摩不同大学的学生去自主调研城市中的问题,然后讨论可能的解决方案,最终地区直接采纳了学生们的建议,并给予了资助,这就是直接和相关利益方合作的实践,使大学的影响深入到城市中。”
以促进研究和创新见长的柏林自由大学同样也在人才培养方面开展了系统性的工作。一方面,大学致力于帮助学生和老师把研究的知识和技术转化到市场,应用在社会中。目前该校已与120多个公司建立了合作。柏林自由大学副校长Klaus Muehlhahn认为,“这样商业性的想法其实给了大学一种激励,不仅给在物质上带来帮助,同时也使学术研究得到新的想法。比如,一些博士生设计研究的某种疾病的抗体可以应对社会中抗体过度使用的问题,之后,学校帮助研究者找到了合适的资助计划,建立了非常成功的创业公司。”
仅仅2016年,在柏林自由大学就有2500个项目得到了外来资助。另一方面,大学也尽力帮助研究生和博士生进行早期职业发展的规划。提供财务资助的同时,也给予职业建议和信息指导,让他们更容易地在商业部门、其他大学、或是科研部门找到工作。
台大:从企业和社会中获得新启发
如何让学生真正有动力自主学习?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说,最基本的,是提供好的学习条件和体验。“调动学生的办法是,设计更多的跨学科教育项目,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激发起自己的兴趣。
北大采取了三句话的做法:第一,学生自由转专业;第二,全校可以自由选课;第三,把资源配置、课程以及教学状况紧密结合。“目前来看,整个学校的面貌有了很大变化,一些冷门的院系花更大的功夫在学生身上,一些比较热门的院系因为面临压力也有了更多行动。”
此外,香港大学校长Peter Mathieson在讨论中指出,学校应该把学生从舒适区中推出去,促进其创业精神。“这对于亚洲学生来讲有时候比较难,需要告诉他们犯错和失败没有关系,大学要保证学生获得这样的机会,并且得到鼓励。”
而为了提升创新力,国立台湾大学自2008年起开设“创意与创业学程”,2014年整合内部和外部资源创办台大创业中心,2015年建立创新设计学院。这不是一个真实的学院,而是为了使学生可以跨学科研究创造的一个环境。
台大副校长郭大维介绍,学校希望这些活动能够带领学生进行新的教学项目,从企业和社会中获得新启发。“我们也改革了学位系统,设置了微学分,如果通过审核,学生不用上课就可以得到学分。现在有800多个学生是专门从事科研项目,我们希望可以再增加到1500人,占新生人数的1/3,让学生通过动手、研究、设计实现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