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招生章程
北京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师招聘启事
上海大学陈雨教授团队招聘(生物材料与纳米医学方向)
宁德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公开招聘公告
漳州城市职业学院2025年招聘高层次人才方案
动物研究所进化与群体基因组学研究组博士后招聘启事
北京电影学院2025年招聘
北京城市学院2025年招聘启事
首都师范大学招聘公告
河北农业大学诚聘海内外英才
广西城市职业大学2025年招聘启事
北京外国语大学招聘公告
西安交通大学孟令杰与佘军军团队联合招聘博后
广东工业大学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国家优青课题组诚聘博士后
华南师范大学集成电路设计团队长期招聘青年英才和博士后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机关工作人员招聘启事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2025度高层次人才(博士)引进公告
加拿大圭尔夫大学博后招聘
浙江工业大学2025年高层次人才招聘公告
新加坡科技与设计大学2025年招聘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2025年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公开招聘公告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张鹏飞教授课题组招聘博士后
广东省人民医院2025年博士后招聘公告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2025年招聘
国际关系学院2025年招聘启事
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招聘启事
香港大学医学院周中军教授团队招聘博士后
外交学院博士后招聘启事
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先进软物质自组装结构课题组博士后招聘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25年招聘简章
清华大学药学院招聘监管科学方向科研助理、青年学者公告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25年博士后招聘公告
中山大学-天普联合实验室招聘博士后和研发工程师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2025年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公告
新南威尔士大学2025年招聘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2025年博士后招聘
耶鲁大学2025年招收博士后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招聘合同制科研助理/联培学生
美国田纳西大学Dr. Gong Gu招2D materials research Postdoc
澳大利亚迪肯大学2025年招聘
深圳市人民医院医药健康及生物材料科研团队博士后、研究助理及科研秘书招聘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5年诚聘海内外优秀人才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王峰课题组2025年博士后招聘计划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皮肤科主任、眼科主任公告
山东科技大学2025年诚聘海内外优秀人才启事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张福锁院士团队招聘博士后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诚聘海内外英才
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诚邀海外优秀青年学者依托申报国家优青(海外)陈瑶瑶(化名)是浙江一所高校的大二学生,今年9月开学,她退出了去年刚上大学时加入的茶文化协会和书法协会两个学生社团。“上大一的时候想尝试很多新鲜的东西,现在反而觉得参加社团活动成了自己给自己设的‘任务’。”陈瑶瑶说,“可能也因为自己比较懒吧。”
每年的开学季是学生社团集中招新的黄金时期,一些高校将之称为“百团大战”。然而,“百团大战”的热闹背后,一些社团接连出现活动无人问津、会员流失的尴尬局面。“退社潮”让曾有“第二象牙塔”美誉的学生社团,在高校里愈发显得底气不足。
近日,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发放以“大学生参与社团情况”为主题的调查问卷,来自全国150所高校的651名大学生填写了此份问卷。651名受访大学生中,98.24%表示在大一开学季曾加入过社团,其中61.14%现在已经退出社团。
大学生“退社”原因多样
叶青(微博)(化名)是天津一所高校的大一新生,一个月前,她在学校的“百团大战”中加入了5个兴趣类社团,如今已经退出3个,剩余两个也在退出计划中。“动漫类社团是在迎新活动之后退出的,手工及电影社团一次活动也没有参加过就退出了。” 谈及退出社团的原因,叶青坦言:“我退出社团跟社团本身没什么关系,只是我觉得自己比较忙,无暇顾及社团活动,只能选择退出。”记者了解到,叶青在开学时还加入了学生会等5个学生组织,她表示,跟参与社团活动相比,自己更愿意投身于学生组织的工作中,“社团是兴趣爱好,可以自己私下付诸努力。参与学生组织,给我提供了一个服务大家的机会。”
在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的调查中,有207名大一新生参与调查,其中23.19%受访新生已经退出1个或多个自己刚加入的社团,“自己精力不够”成为他们退出社团的主要原因。
“之所以选择退出社团,我认为是他们事前没有考虑好。比如有些人想做兼职,又想参加社团活动,还想做班委,事情一多就想退出。” 蒋笑笑(化名)是新疆一所高校的大一新生,她身边就有不少新生从社团“闪退”,在她看来,“所谓‘精力不够’,就是缺乏对时间的规划。” 除此之外,她认为“闪退”也与现在大学生的生活习惯有关,“有些同学认为大学是用来享受的,喜欢慢节奏慵懒的生活,社团活动多了,他们就会选择退出。无所谓好坏,个人选择而已。”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的调查也显示,“社团活动缺少创意”“社团活动缺少老师指导”“与社团会员关系冷淡”等因素都导致大学生“退团”。
陈瑶瑶加入的书法协会,总共有20多个会员,“我比较喜欢书法,所以大一刚开学就加入了书法协会。”她告诉记者,书法协会每次举办活动都是通过短信通知,“通常活动内容就是会员们聚在一个教室里,练习写字。”在陈瑶瑶看来,这种活动形式“十分单调”,于是在参加了几次活动之后,她就选择退出社团,“退出社团很简单,收到活动通知短信时,我就直接回复‘我申请退出社团,请你不用再通知我参加活动了’。”
记者在调查和采访中发现,一些大学生在社团招新时往往没有经过仔细考虑,而是抱着“多加一个也无所谓”的心态,“脑子一热”就盲目跟风选择社团,没有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也没有详细了解社团以往举办过的活动。在这种情形下,退出也就成为一种必然。
“退社潮”折射社团生存困境
“百团大战”往往是社团一年中最风光的时候,高校里所有的学生社团都使出十八般武艺“招兵买马”。短暂的热闹过后,一些社团立即恢复了以往的冷清。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的调查显示,27.64%受访大学生退出社团的原因是“社团活动太少,缺乏创意”,20.85%受访大学生表示“与社团会员关系冷淡”。
在刘一(化名)看来,“百团大战”不过是社团的“过度宣传”。刘一是上海一所高校的学生,他曾加入的英语类社团让他感到失望,“我参加的几次活动,就是会员们一起在教室做游戏或者聊天,而且不是用英文,跟开学招新时介绍的情况完全不同。”他说,“高校里不少社团都是这样的,宣传的时候说得很好,实际上会有一些差距。”
刘一也坦言:“我能理解他们,现在高校里社团太多了,那么多社团同时招新,总要用些包装的手段来凸显自己。”
“社团内部联谊是增加社团会员感情的好方法,举办内部联谊的资金来源却是个大问题。”天津一所高校音乐类社团学生负责人李强(化名)认为,“囊中羞涩”的小社团往往不具备举办内部联谊的实力,会员间关系也不密切。“我们社团当时有位‘团外人士’经常来帮忙筹备活动,过了好久,我才发现原来他就是我们社团的会员。”李强略感尴尬。
记者了解到,高校里不少社团资金来源于每年招新收上来的会费,所以社团会想尽一切办法招入新会员。但实际上,有了这些资金,后续管理跟不上,依旧举步维艰。
在李强看来,社团管理层内部团结程度也直接关乎社团会员流动性。他就曾遭遇了一次社团内部风波,“当时管理层有过公开争执,对社团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导致一部分干事和会员退出社团。”
天津一所高校的王佳(化名)则认为,社团人际关系“有些复杂”。王佳大一时加入了一个志愿服务类社团,这个社团曾在学校里“大热”。参加了该社团举办的两次活动后,王佳选择了退出,“活动中遇到的人都挺难接触的,人与人之间很有距离感。社团本身没有营造出轻松真诚的氛围,反而充斥着不信任感,想来想去还是选择了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