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招生章程
北京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师招聘启事
上海大学陈雨教授团队招聘(生物材料与纳米医学方向)
宁德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公开招聘公告
漳州城市职业学院2025年招聘高层次人才方案
动物研究所进化与群体基因组学研究组博士后招聘启事
北京电影学院2025年招聘
北京城市学院2025年招聘启事
首都师范大学招聘公告
河北农业大学诚聘海内外英才
广西城市职业大学2025年招聘启事
北京外国语大学招聘公告
西安交通大学孟令杰与佘军军团队联合招聘博后
广东工业大学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国家优青课题组诚聘博士后
华南师范大学集成电路设计团队长期招聘青年英才和博士后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机关工作人员招聘启事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2025度高层次人才(博士)引进公告
加拿大圭尔夫大学博后招聘
浙江工业大学2025年高层次人才招聘公告
新加坡科技与设计大学2025年招聘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2025年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公开招聘公告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张鹏飞教授课题组招聘博士后
广东省人民医院2025年博士后招聘公告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2025年招聘
国际关系学院2025年招聘启事
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招聘启事
香港大学医学院周中军教授团队招聘博士后
外交学院博士后招聘启事
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先进软物质自组装结构课题组博士后招聘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25年招聘简章
清华大学药学院招聘监管科学方向科研助理、青年学者公告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25年博士后招聘公告
中山大学-天普联合实验室招聘博士后和研发工程师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2025年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公告
新南威尔士大学2025年招聘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2025年博士后招聘
耶鲁大学2025年招收博士后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招聘合同制科研助理/联培学生
美国田纳西大学Dr. Gong Gu招2D materials research Postdoc
澳大利亚迪肯大学2025年招聘
深圳市人民医院医药健康及生物材料科研团队博士后、研究助理及科研秘书招聘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5年诚聘海内外优秀人才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王峰课题组2025年博士后招聘计划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皮肤科主任、眼科主任公告
山东科技大学2025年诚聘海内外优秀人才启事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张福锁院士团队招聘博士后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诚聘海内外英才
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诚邀海外优秀青年学者依托申报国家优青(海外)走出“象牙塔” 搭起“创新桥”
——广西高校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记事
创新驱动作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高校在实施这一战略中如何找准创新与服务经济建设的最佳契合点,搭起创新与发展的桥梁?
近年来,自治区高校工委、教育厅高度重视高校科技创新工作,不断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高校转型发展。各高校主动适应国家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向我区4大国家战略规划重大需求,强化产学研特色,突出环保、汽车、农业、新材料等领域的科技优势,积极探索具有广西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
成果转化
墙里开花内外皆香
8月21日,广西石墨烯研究院在南宁高新区生态产业园揭牌,这标志着广西大学石墨烯科研成果产业化加速推进,广西石墨烯产业和技术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以服务广西石墨烯产业发展为中心,充分利用与拓展广西大学现有的资源平台,为广西乃至全国石墨烯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引领示范。”该院首席科学家、广西大学可再生能源材料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沈培康表示。
据统计,无论全国或是广西,高校获得的科研成果、科技奖励占比均超过半数。然而,不少高校科研成果曾因审批程序较长,或因激励因素、成果比例分成等问题,被“束之高阁”,造成墙里开花里外不香的困境。
如何破解难题?
对高端人才和好的科研项目,要抓好引进、抓紧培养。我区通过实施各种人才引进政策及激励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在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紧缺、能够解决关键技术问题上发力。广西石墨烯研究院的成立,正是广西大学以“杰出人才”层次引进的沈培康教授主导下的一大成果转化创新工程。
对科研团队的创新成果,则要简政放权,放手让科研人员出去闯。在今年出台的《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中,要求高校教师每两年至少有两个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允许高校科技人员在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条件下,经单位批准,持高水平科研成果或发明专利从事创业或到企业兼职开展技术研发、产品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成果转化活动,并取得相应合法股权、薪资或奖金,以此调动高校教师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在最近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公示名单中,广西大学的王双飞教授赫然在列。1999年,王双飞建立起由4位教授组建的团队并成立博世科环保,2015年初,企业正式在创业板挂牌上市,实现广西创业板“零的突破”。期间,王双飞及其团队多次获得科技进步奖,成果成功实现产业化并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我区轻工行业清洁生产与污染控制技术的进步。
近年来,我区各所高校的科研成果逐渐走出“象牙塔”,创造出更高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通过成果转化产生的效益反哺技术创新,基本形成了层次分明、功能明确的高校创新体系。
“十二五”期间,全区高校专利申请总量达13623件,申请发明专利10269件,获得专利授权4820件,专利出售签订技术转让合同数360个,出售金额4343.1万元;2015年度广西科学技术奖励项目中,15所高校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得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三大奖共69项,占授奖总数155项的44.5%。其中,高校获得一等奖6项,占授奖总数的60%,二等奖30项,占授奖总数的51.7%;三等奖33项,占授奖总数的38.8%。